
本文转自:人民网-贵州频道

嘉宾参观非遗展。
10月29日至30日,由中国文联和贵州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,贵州省文联承办的第16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在贵阳举办。论坛期间,贵州民族大学打造的“非遗・黔承”民族工艺美术作品展成为焦点,与会嘉宾通过展览深入了解该校在教学实践、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中的多维成果。

嘉宾参观非遗展。
“非遗・黔承”展览以“传统—创新—应用”为脉络,集中呈现该校多学科协同育人的成效。美术学院、音乐舞蹈学院、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、文学院师生将课堂知识与非遗传承结合,以“产学研用”模式推出系列成果:既通过传统板块还原苗绣、银饰等工艺的本真形态,又在创新板块展现非遗与现代艺术的融合探索,更在应用板块引来嘉宾扎堆驻足——这里展示的,是该校毕业生以“新生代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”“设计师”双重身份,将苗绣纹样融入现代饰品、把银饰技艺转化为生活好物的文创产品,成为教学成果落地的鲜活案例。

论坛现场。
中国文联党组书记、副主席张政对贵州民大的实践给予高度评价。他指出,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“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”上的探索,既扎根传统土壤,又充满创新活力;尤其当非物质文化遗产交到青年一代手中,不仅打破了传统传承的局限,更让古老文化与时代需求深度契合,焕发出全新生机与独特魅力。

嘉宾参观非遗展。
除了成果展览,该校师生还深度参与论坛学术环节,展现专业硬实力。在平行论坛上,传媒学院院长钟华围绕“全媒体视域下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”、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副主任肖锐聚焦“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建构”作交流发言,文学院教授龙耀宏参与专题研讨,多维度呈现学校在民族文化研究领域的学术积累与活力。

学校志愿服务护航两岸暨港澳艺术论坛。
论坛的顺利举办,也离不开该校志愿者的全力保障。学校精心选拔40名学生组建服务队,提前开展礼仪、流程等专项培训;论坛期间,志愿者们承担引导接待、会场协助、信息咨询等工作,以专业态度和饱满热情护航论坛有序运行,成为现场一道亮眼的青春风景线,充分展现贵州民大学子的良好风貌。(文/图 潘小露)
众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